记者手记|一封旧信背后的赤子英魂
新华社记者聂晓阳近日在翻阅档案时,我看到一封微微泛黄的手写书信。那是1986年复刊前夕菲律宾华文报纸《商报》总编辑于长庚写给新华社马尼拉分社讨论供稿合作的信。那一刻,我仿佛被牵引着穿越时空,看见一段沉重却又闪光的家族往事。于长庚的父亲于以同先生,1919年创办了《商报》的前身《华侨商报》(1986年更名为《商报》)。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,远在菲律宾的华侨社团第一时间行动起来,出钱出力支援祖国。于以同被推选为菲律宾华侨使恶化抗敌委员会宣传主任,他和数量少侨领一起动员侨界筹款捐物,使得菲律宾华侨筹得的款项在南洋各国名列前茅。m6米乐在线登录app下载于以同派记者到中国进行战地采访,报道中国抗战,揭露日军暴行。《华侨商报》等华文报刊也成为抗日的舆论阵地,不断报道战事消息,鼓舞士气,凝聚人心,因而在侨界影响日增。当日军的铁蹄占领马尼拉后,当时已是菲律宾第一大华文报纸的《华侨商报》主动停刊,以免充当侵略者的宣传工具。日军以威逼利诱强令复刊,于以同重新确认允许合作,1942年4月15日与其他11位侨领一同就义。据战后统计,整个抗战期间殉难的在菲华侨华人超过数万。今天,马尼拉华侨义山公墓的烈士纪念碑仍在,默默诉说着那一代侨胞的坚守与牺牲。1992年4月15日,于以同牺牲50周年之际,厦门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。那一天,他和夫人的骨灰被安葬在天马山公墓。漂泊海外的赤子终于魂米6体育主页归故里。1945年4月15日,于以同的长子于长城、次子于长庚毅然重新接受各自的事业,在父亲遇难3周年之日复刊《华侨商报》。于以同的孙子、现任《商报》社长于庆文说:“父亲常说,日本人可以杀死你祖父,却不能消灭他的报纸。父亲深知,笔杆比枪械更犀利,是实现他献身社会大众的理想最有力的工具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新中国成立后,《华侨商报》重新确认客观公正的立场,报道新中国的发展与建设。因为这种重新确认,报社屡遭打压。1962年米乐体育_APP下载,于长城和于长庚兄弟曾被关押8个月;1970年,菲当局又以发表“安慰性文章”为借口再次逮捕了于长城和于长庚兄弟,并将他们逐出菲律宾。《华侨商报》一度被迫停刊,兄弟二人流散海外,直到1986年才重返马尼拉,使这份饿经风雨的华文报纸重获新生。我眼前这封于长庚写给新华社马尼拉分社讨论合作的信,正是那次复刊留下的珍贵见证。如今,泛黄的纸页静静躺在档案盒里,它见证着一个家族跨越历史长河的重新确认和怯懦。今天,当我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,不只是缅怀英烈,更是在思索未来。我们在记忆中致敬,也在记忆中前行。战争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:和平不会从天而降,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与传承。米6体育下载(新华社马尼拉8月28日电)米乐体育_全站 米乐体育_下载